很多人都有冬季乾癢的問題,很久很久以前我也是!自從使用手工皂後就沒有復發過,但很多人也是用天然手工皂洗澡,卻還是有冬季乾癢的問題!其實一樣是手工皂卻大大不同,市售號稱【手工皂】的產品依使用材料大致分為下列幾種:
1. 皂基
市售【香皂】大多屬於此類!也有購買原料(白色或透明皂基)回來融化重新塑形、添加色素與香精後也貼上【手工皂】的標籤銷售。這類的皂硬度高、起泡性優,價格低廉,所以廣為大眾使用!然而皂基的基礎油脂大多是使用椰子油、蓖麻油、棕櫚油等製作而成,這些油脂的保溼度本來就低,如果遇上廠商將甘油分離另售,那麼這塊皂幾乎是徒具起泡功能的清潔皂(市售香皂幾乎都是去甘油的產品)。
2. 氫化植物油
為了方便使用或延長保存期限,特地將液體油脂硬化成固體的油脂(將順式脂肪酸全變成反式脂肪酸)手工皂中經常用來調整硬度與維持起泡持久度的白油即是。100%氫化植物油皂,因為硬度過高容易碎裂,一般手工皂不會使用超過30~40%,氫化植物油沒什麼養分,反而... 會讓肌膚失去彈性容易脆化產生紋路。
3. 精製植物油
[ 精製 ] ﹦[ 精緻 ],精製過程是指將植物油使用化學溶劑去色、去味,所以精製後的植物油每一瓶的味道都似、每一瓶顏色都雷同。大豆油聞不到大豆味,葵花油聞不到葵花籽的香氣...(超市植物油也是精製植物油的一種)這類植物油在製造過程經過高溫高壓提煉,容易變質成不具彈性變化的反式脂肪酸(所以我老是覺得,台灣心血管疾病會高居不下,和超市的植物油息息相關:人體的細胞膜由脂肪酸構成,沒有彈性的細胞膜組織成沒有彈性的血管 )
化學精製過程:透過高溫及高壓的方式,先取得85%的淬油量,再利用已烷熔出殘雜裡的剩油,加入磷酸去黏液化(延長保存期限)➡ 加入碳酸氫鈉去酸化(解決剛剛高溫高壓所殘留的有害的自由脂肪酸)➡ 加入氧化鋁分子脫色(讓每一瓶油的顏色都相同)➡ 高溫蒸餾(除去有毒的化學溶劑氣味)➡ 裝瓶
也有物理精製法,自然沈澱後分離出植物油和雜質,這種方式不會破壞植物油的脂肪酸結構。
精製植物油是市售手工皂的主要原料,因為品項眾多方便製皂者挑選使用,成皂依其使用的植物油比例不同差異性相當大。
4. 未精製植物油
未使用化學溶劑去色去味,保留植物油原有的氣味與顏色(能聞到原植物的香氣,如芝麻油、苦茶油),同時也保留較完整的成份,比精製植物油更能滋養肌膚,但市售植物油品項較少,因此並不普及,價位略高但因成份完整仍有不少支持者。成皂保有原植物油的色澤,如酪梨油成皂為灰綠色,硬度較精製植物油高。
5. 冷壓植物油
控制焠油溫度在150度以下者,稱為冷壓植物油,而標榜【Extra Virgin】的橄欖油則是控制焠油溫度在60度以下,香氣不若高溫焠出來的植物油濃烈,但油質溫潤,能製作出親膚佳的手工皂,因價格昂貴使用者較少。
6. 芳療級植物油
焠油溫度僅有25-40度(依各家廠商不同),栽種過程不可使用農藥與化學肥料,甚至標榜有機栽種,油質僅有淡淡的清香,質地細緻、親膚性佳,因價格高昂,且製皂過程的高溫與強鹼會破壞低溫萃取的美好,通常不被使用於手工皂的製作,但仍有少數瘋狂玩家偏好。
----------------------------------------
至於如何辨別您手中的手工皂是哪一種等級呢?不妨拿起標籤一一對照植物油即可得知,而冬季乾癢者一但使用到皂基類或氫化植物油的手工皂反而會讓情況更加惡化!其餘則是要看植物油使用比例,才能進一步判定適不適合。
一般來說,冬季乾癢者只要是使用冷壓等級以上的橄欖油,都能有效舒緩,少數例外則可檢視【洗澡水溫是否過高】或【長期處於高壓情境】或【長期暴露在乾冷空氣: 騎機車,穿短褲】等等,而在問題尚未解決的時刻,則可於沐浴後塗抹芳療級植物油潤澤乾燥的肌膚,種類則可使用輕薄的【甜杏仁油】或略為親水性的【大豆油】與【芝麻油】,嚴重乾裂者則可調合【雪亞脂(乳木果油)】來修復受傷的肌膚。
小小分享,希望能讓大家更了解手中的產品,並且告別冬季乾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